工信部印發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網絡覆蓋范圍,鼓勵制造企業通過內網改造升級實現人、機、物互聯,為共享制造提供信息網絡支撐。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 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共享制造是共享經濟在生產制造領域的應用創新,是圍繞生產制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閑置的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共享制造,是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趨勢、培育壯大新動能的必然要求,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出效率、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共享制造發展迅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產能對接、協同生產、共享工廠等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涌現,但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共享意愿不足、發展生態不完善、數字化基礎較薄弱等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在共享經濟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共享經濟在生產制造領域的創新應用,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培育發展共享制造平臺,深化創新應用,推進制造、創新、服務等資源共享,加強示范引領和政策支持,完善共享制造發展環境,發展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充分激發創新活力、挖掘發展潛力、釋放轉型動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作,豐富平臺應用。政府重在加強宣傳推廣,推動完善信用標準體系,優化服務,積極營造良好環境,支持引導共享制造創新發展。
創新驅動、示范引領。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產業組織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組織實施共享制造示范活動,鼓勵優秀企業先行先試,以點帶面,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平臺牽引、集群帶動。充分發揮共享制造平臺的牽引作用,創新資源配置方式,提高供給質量,縮短生產周期,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依托產業集群的空間集聚優勢和產業生態優勢,加快共享制造落地和規模化發展,帶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因業施策、分步實施。深刻把握共享制造在不同行業領域的應用特點,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引導,精準施策,分階段、分步驟推動共享制造在各區域、各行業、各環節的深化應用,促進共享制造全面發展。
(三)發展方向
加快形成以制造能力共享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共享為支撐的協同發展格局。
制造能力共享。聚焦加工制造能力的共享創新,重點發展匯聚生產設備、專用工具、生產線等制造資源的共享平臺,發展多工廠協同的共享制造服務,發展集聚中小企業共性制造需求的共享工廠,發展以租代售、按需使用的設備共享服務。
創新能力共享。圍繞中小企業、創業企業靈活多樣且低成本的創新需求,發展匯聚社會多元化智力資源的產品設計與開發能力共享,擴展科研儀器設備與實驗能力共享。
服務能力共享。圍繞物流倉儲、產品檢測、設備維護、驗貨驗廠、供應鏈管理、數據存儲與分析等企業普遍存在的共性服務需求,整合海量社會服務資源,探索發展集約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能力共享。
(四)主要目標
到2022年,形成20家創新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臺,資源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制造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共享制造模式認可度得到顯著提高。推動支持50項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共享制造示范項目,共享制造在產業集群的應用進一步深化,集群內生產組織效率明顯提高。支撐共享制造發展的信用、標準等配套體系逐步健全,共性技術研發取得一定突破,數字化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共享制造協同發展生態初步形成。
到2025年,共享制造發展邁上新臺階,示范引領作用全面顯現,共享制造模式廣泛應用,生態體系趨于完善,資源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