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廣電網】對于廣電網絡運營商而言,智能機頂盒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一款機頂盒本身硬件和軟件的提升,它所帶來的是全球的技術標準,是互聯網規則,更是開放式的全新產業運作方式。在這個新舊技術體系過渡的關鍵期,廣電運營商更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來迎接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新一輪的挑戰。
近日,歡社區(www.tvdev.net)對河南有線朱建中進行了獨家專訪!
歡社區:朱總,請您介紹下目前智能電視等技術革命對傳統廣電和電視產業的影響?
朱建中:近幾年,芯片等硬件技術的發展,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的新突破,智能系統軟件的產業進化,互聯網帶寬的擴容以及互聯網視頻的普及,促使相關產業格局不斷整合,傳統廣電和電視機產業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
2009年,網絡電視開始大量上市。2011年,以視頻、開放式平臺、App為主要特征的智能電視成為市場的亮點。2012年,具備云應用和云服務功能的智能電視開始逐步占領主導地位,占到了55%的市場份額。在所銷售的電視機中,安卓系統占到了59%的份額,其中4.0以上版本已經占據63%的比重。TCL、海信、康佳、長虹、三星等電視機廠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互聯網智能電視拳頭產品。
產業格局整合的一個明顯特征是電視與PC、移動終端等在產品形態之間開始進行互相的滲透和融合。智能機頂盒+平板電視作為一種演進解決方案,其優勢不僅僅在于性價比方面,它還有更多的優點。如用戶可以選擇畫質更出色的電視機,采用更加專業的智能周邊設備,更加符合電視機、機頂盒的各自的更換周期,便于利用用戶已有設備等。同時,從運營商(或虛擬運營商)角度,深度定制的設備更有利于其品牌推廣和內容滲透,更有利于做好本地化服務。
這些優勢激發了智能機頂盒開發者的熱情,短期內涌現出了大量的智能OTT機頂盒,包括小米、樂視、木星、芒果派、Roku3、彩虹BOX、PPBox等。支持互聯網電視的智能終端如雨后春筍般脫穎而出。
歡社區:在這股智能電視浪潮中,有哪些新技術新產業脫穎而出?
朱建中:最近幾年家庭互聯網接入寬帶發展很快,到2013年,全國運營商寬帶基本以12M為主流,到2015年,城市將會以20M寬帶帶寬為主流。
寬帶的增加促進了互聯網視頻應用產業的發展,互聯網視頻產業跨界而出,截止到2013年4月,中國互聯網視頻月度總用戶突破了4.57億,優酷、土豆移動終端用戶的每日人均播放時長達到了70分鐘之久。在所有這些使用互聯網視頻的人群中,90%擁有多屏終端,81%使用多屏終端,75%使用多屏終端觀看視頻,60%每天都使用多屏終端觀看視頻。毋庸置疑,多屏互動的時代已經來臨。人們的視頻收看習慣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從原先的單一通過電視機看電視轉變到在PC以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上收看視頻。
歡社區:人們對收視需求的多樣性給智能視頻終端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廣電運營商在這一輪洗禮中又有哪些挑戰和機遇呢?
朱建中:遇到的挑戰方面:在視頻互聯網化和用戶需求多樣化的變革中,廣電運營商同樣不能置身事外,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來自互聯網的跨界競爭卷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殺場,可謂危機四伏。目前,視頻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形態如圖所示:
產業鏈的上游是節目平臺,可以通過采購或自己制作等多種方式獲取視頻節目;中游平臺包括電視臺互聯網播出、有線網絡、互聯網視頻、電信企業等;下游是由各種終端組成,其中PC、移動電話、平板電腦因為產業化已經非常成熟,競爭非常激烈,處于基本飽和的狀態。就電視市場而言,互聯網新媒體的興起,對電視臺的沖擊本身就很大,尤其是一些小的電視臺,情況就更加不樂觀了;對于廣電網絡產業而言,因廣電行業本身長時間行業壟斷,行動緩慢且缺乏危機意識,軟件產業滯后,標準不完善,各地裂化問題嚴重,沒有一個可供搭載的成熟平臺,和互聯網產業相比,其發展緩慢,產業層面較低。但對于互聯網視頻提供商來說,這片區域卻是一個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存在著大量待開發的金礦。
單向廣播電視業務萎縮已成必然趨勢,人們并不是不看視頻了,而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取視頻,相應的收益也會流入其他相應產業。廣電提供的有線電視業務最主要的傳統優勢在于無卡頓的、實時的直播電視傳輸,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內容傳輸,以及本地電視臺節目內容傳輸。這些優勢正在逐漸被不斷改進的電信IPTV以及OTT業務一點一點地侵蝕。IPTV和OTT逐漸開始提供本地電視臺節目、時移和回放節目,節目源豐富程度甚至優于廣電數字電視,并且開始有意識地為大屏電視進行用戶體驗定制化。在高清電視內容方面,720P的片源逐漸增多,如果壓縮參數選擇恰當,普通用戶實際上很難感受到720P和1080P的明顯差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H.265普及后,1080P的內容傳輸對于OTT業務將不是難題,廣電高清電視內容傳輸的優勢終將逐漸喪失。
責任編輯:劉翠
上一頁123下一頁在本頁顯示剩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