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迫于部分地區用電緊張的嚴峻形勢,繼此前上調10余省上網電價后,國家發改委近日再次上調了部分地區的電價。不過,盡管此次電價上調后激發了發電企業的積極性,但由此釋放的煤炭需求則再次成為...
迫于部分地區用電緊張的嚴峻形勢,繼此前上調10余省上網電價后,國家發改委近日再次上調了部分地區的電價。不過,盡管此次電價上調后激發了發電企業的積極性,但由此釋放的煤炭需求則再次成為推動其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甚至有業內人士擔憂,可能會進入“煤價 電價”交替上漲的惡性循環,這也凸顯了需要盡快理順電價形成機制的迫切性。
本周三發布的最新一期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再次出現上漲,這也是該指數連續第九周上漲,漲幅有所加大。 數據顯示,本期的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較上期上漲7元/噸,漲幅0.85%。秦皇島港各煤種價格中除5800大卡動力煤價格上漲10元/噸,其余煤種均上漲5元/噸,再次刷新近兩年以來的高值。
秦皇島煤炭交易市場副總經理李學剛認為,近期關于部分地區可能上調上網電價的消息激發了沿海地區煤炭供求的熱情;國內部分內陸省區限制煤炭出省措施,變相增加了沿海消費地區對煤炭資源的需求;而主要港口煤炭庫存恢復速度放緩、庫存水平繼續偏低等因素,都導致了近期市場動力煤價格漲幅擴大。
他同時表示,越來越嚴峻的“缺電”形勢進一步提振了市場對動力煤需求及其價格上漲的預期,而本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該地區市場動力煤供求關系延續著“賣方市場”特征,供求繼續保持活躍。
煤炭價格的連續上漲正在不斷吞噬本輪上網電價上調的效果,這也凸顯了該措施的局限性。而另一方面,出于對通脹壓力的擔憂,此次并未同步調整終端零售電價,這也意味著無法從價格上對高耗能行業用電反彈形成制約。
除了煤電矛盾急需解決外,發電與輸配電不同環節之間的巨大利潤差別也凸顯了體制之痛。盡管面對電網暴利指責,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外聯部負責人張海洋近日表示,電網收入只占行業的28%,電網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僅4.5%遠低于工業企業平均水平,不存在暴利之說。
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電網所收取的電力購銷差價過大是不爭的事實。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認為,目前電網企業主要收入來源是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之間的價差,而當前的情況是電網所收取的電力購銷差價過大。國內大部分地區企業上網電價是0.3-0.4元/千瓦時,而東部工業實際用電成本是上網電價的2-3倍,商業用電普遍在1元以上。如此之高的差價,除合理的輸配電成本外,很多來自于說不清的交叉補貼和銷售環節各種形式的收費加價,這些都具有相當大的壓縮空間。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則認為,電網公司自身是壟斷經營,并缺乏監管,即使公布是利潤率,數據也不足信。目前電荒的根本原因在于電力體制改革停滯,問題在于電網壟斷阻斷了資源配置。
華泰聯合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周衍長則表示,現階段理順電價形成機制非常有必要,這是提高發電企業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他還表示,理順電價體制還要均衡居民用電與工業用電、行業間以及地區間的用電價格,做到產出最大化。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