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性資源,石墨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從行業協會的積極呼吁,到不久前國家層面《石墨行業準入條件》的發布,石墨行業迎來了其規范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而這種機遇,對于眼...
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性資源,石墨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從行業協會的積極呼吁,到不久前國家層面《石墨行業準入條件》的發布,石墨行業迎來了其規范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而這種機遇,對于眼下陷入低迷狀態的石墨市場乃至整個行業而言,不啻為一場“及時雨”。問題由來已久
“目前,石墨市場正陷入低迷僵局。90%以上企業已經停產。石墨產量與價格雙雙下跌的同時,出口量也出現了下滑。”石墨行業及投資研究人士劉榮華介紹說。12月初,他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石墨產業發展研討會暨2012年石墨專委會年會”。
據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石墨專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國天然鱗片石墨產量為40余萬噸,與去年同期的93萬噸相比下降50%以上;石墨銷售價格則同比下降60%以上;天然鱗片石墨出口8.8萬噸,同比下降30%。
此前,也有石墨生產企業反映,企業生產舉步維艱,市場價格一降再降,客戶需求一減再減,企業只能按照客戶的需求量進行生產。
“現在,石墨行情下滑,企業庫存增加,效益下降,市場混亂。”黑龍江省石墨行業協會會長韓玉鳳說。
對此,有行業媒體撰文稱,石墨產品價格下跌主要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一方面一些國家紛紛新上石墨企業,增加了石墨產量和出口量,從而對我國石墨生產和出口形成競爭,另一方面國內經濟放緩,導致鋼鐵、汽車行業發展緩慢,從而減少了對石墨的需求。
盡管石墨市場低迷與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高度相關,但是多數業內人士更傾向于行業本身的“自省”。
在劉榮華看來,石墨市場當前最大的問題是產能過剩之下的供給過剩,這種過剩在需求低迷的情況下,更加凸顯。
“石墨行業也存在總產量過大、產銷不平衡的內憂。”上述行業媒體也表示。
而石墨行業的產能過剩由來已久。近幾年,石墨行業經歷了由“默默無名”向“炙手可熱”的華麗轉身。但是,在轉身的背后,石墨“開采熱”也伴隨著產能膨脹、無序開采、惡性競爭、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一系列病癥。
據了解,近幾年,只要有石墨的地方,各企業都紛紛采礦挖墨,不僅形成了濫采亂挖的局面,而且一些企業還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銷售,從而攪亂了石墨市場的正常秩序,使石墨企業競相上演“價格戰”。
“公司經營困難重重,不僅深加工項目運作比較困難,企業還受到了價格的沖擊,很難保證利潤和效益。如果有了行業標準,把已經上的深加工項目進行資源合理配置,就能保證企業正常生產和快速發展,公司的石墨產業鏈才能形成規模。”一家大型石墨生產企業的負責人曾表示。
“準入”形成利好11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業內期盼久的《石墨行業準入條件》,從生產規模、布局、能耗、水耗、產品質量、環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同時,《石墨行業準入條件》提出“十二五”期間,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增量,重在優化存量,大力調整結構,推進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新建和改擴建選礦項目(尾礦綜合利用項目除外),要堅持等量或減量置換原則,與淘汰落后產能掛鉤;鼓勵在資源富集地區和產業優勢地區建設石墨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石墨加工產品。
據了解,我國是名副其實的石墨資源大國和生產大國。無論是礦物質資源量,還是礦石資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統計,全球石墨資源探明儲量約8400萬噸,其中中國探明儲量6400萬噸,占到全球總儲量的74%。2010年,全球石墨總產量約92.5萬噸,其中中國產量6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64.9%。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崛起,石墨產品尤其是下游深加工制品越來越引起關注,正逐漸成為國防、航天、新材料等領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
為此,美國、歐盟等早已把石墨列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并加以控制開采。
而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石墨行業準入條件》也對當前的石墨市場乃至整個石墨行業的未來發展形成種種利好。
“《石墨行業準入條件》對石墨開采企業的技術水平、儲量規模和環保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技術水平落后、評估不達標以及高污染、高能耗、低成本開采的石墨開采企業將被淘汰,落后產能終將退出。無疑,這有利于石墨市場的規范和穩定,有利于整個行業走向良性發展、有序競爭的軌道。”劉榮華表示。
對此,《中國證券報》也曾刊文稱,文件的出臺填補了政策空白,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和產業升級,而龍頭企業將擺脫價格競爭,騰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延長產業鏈和產品精細化,并從中受益。
前景依然廣闊
“目前,石墨行業的淡季已經來臨。一般來講,石墨企業將在1月份恢復生產。但是,如果明年企業恢復生產的時間再往后推兩個月,國內外經濟形勢好轉一些,那么石墨價格會慢慢恢復一點。如果石墨企業積壓庫存太多,還像過去那樣無序競爭,將會促使石墨行情繼續下滑。”中國石墨行業協會原秘書長裴志翔分析說。
而伴隨著《石墨行業準入條件》的實施,企業庫存高企、市場無序競爭的局面終將得到改善。同時,石墨市場開發及產品升級的巨大潛力也為這個行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
這也使得業內在當前石墨市場低迷、競爭激烈、價格嚴重下滑的情況下,仍對石墨市場的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
“石墨產業未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在傳統應用領域對石墨消費形成穩定拉動的基礎上,新興領域逐漸成為石墨產品未來市場的增長點。目前,耐火材料行業仍然是石墨消費的重要領域,大概占石墨消費總量的45%。另外,石墨產品需求結構將不斷升級,球型石墨、柔性石墨、石墨電極、核石墨等加工產品將成為新的市場方向。未來,石墨產品需求專業化程度不斷加強。滿足下游領域對高性能、專業化石墨材料制品需求將成為發展主流,由石墨原材料向深加工及其制品方向發展的趨勢將逐漸凸顯。”劉榮華表示。
據介紹,作為環保節能的明星材料,石墨材料越來越受青睞。這一材料在風能、汽車、消費品和國防工業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尤其是大規格高質量的特種石墨,作為替代性材料,在高科技、新技術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按照國家提出2020年電動汽車數量占所有交通車輛的10%的發展目標,預計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這也為石墨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而石墨行業自身的巨大潛力尚未被充分開發。對此,劉榮華稱:“現在,石墨深加工的價值還沒有被挖掘出來。雖然很多企業規劃上一些深加工產品,如高純石墨、高導熱石墨、鋰電池負極材料等,但真正投資建廠生產的企業不多,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
對于石墨企業而言,當前正是苦練內功的有利時機:一是優化調整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由粗加工轉向精深加工;二是提高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而這在實行行業準入和保護開采的背景下,不僅有利于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而且還有利于通過市場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產品,從而規范和穩定整個石墨市場,推動石墨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石墨市場或將很快走出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