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短期經濟問題相互交織,使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經濟運行中“兩難”問題增多。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大與保持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與發揮財政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與發揮制造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作用,房地產價格上漲與穩定房地產投資,穩定出口市場份額與人民幣升值壓力等相互間都存在一定矛盾和沖突。這些問題處理不好,不僅會打擊市場的信心,影響短期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會加大財政金融風險,惡化經濟結構,減緩經濟自主增長動力,動搖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
(一)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效率下降,系統性金融風險上升。目前,我國經濟領域出現了“金融熱、實體冷”的背離現象,表現在貨幣供給在存量較大的基礎上繼續較快增長,而經濟增速與物價漲幅有所回落。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負債增長較快,部分企業因效益下滑無力償還貸款,大量貨幣資金被用于“借新還舊”。二是居民熱衷于理財和房產投資,企業熱衷于金融投資,大量社會資金“避實就虛”。三是部分資金通過理財產品等形式在金融機構之間互相持有,并未用于實體投資,且資金期限錯配,一旦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生變化,又會出現短期流動性不足,影響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6月末,美國宣布適時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后,跨境資金流入減少,短期內銀行間市場資金驟然緊張,同業拆借利率大幅飆升,引發股票市場恐慌性暴跌。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入償債期,企業兼并、破產增多,部分理財產品信用違約風險提高,金融風險增加,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下降。
(二)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剛性財政支出增加。今年以來,在企業效益下滑、結構性減稅、一般貿易進口減速等因素影響下,財政收入增速在大幅放緩。1-5月份,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6%,增幅同比回落6.1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長0.1%,回落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和醫療衛生等領域支出剛性大。1-5月份,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增長13.2%,增速高出財政收入6.6個百分點。財政赤字壓力加大,政府債務負擔和財政風險上升,財政政策空間明顯收窄。
?。ㄈ┲圃鞓I產能過剩嚴重,化解任務非常艱巨。我國的產能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產能過剩行業已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擴展到風電、光伏、碳纖維等新興戰略性產業,許多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75%,處于嚴重過剩,有的處于絕對過剩狀態。從產業組織結構看,越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國有程度高、審批嚴格的行業,產能過剩越嚴重,許多行業的產能過剩主要是體制性和結構性因素。目前,過剩行業的投資仍在增長,而且大部分為現有水平的重復投資,新的中低端產能繼續積累,有可能導致過剩程度進一步加劇。在中期潛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快淘汰和兼并重組,過剩行業的利潤會繼續下降,優秀企業也難以發展壯大。
?。ㄋ模┓績r持續上漲,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加大。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仍然高達65個,只有3個城市環比下降,2個持平;房價同比上漲的城市有69個,只有1個城市同比下降。房價上漲對實體經濟產生了擠壓,居民熱衷于房產投資,企業資金有錢也不用于生產與投資,寧愿持有銀行存款或進行金融投資,相當部分資金最終進入房地產。
(五)跨境資金凈流入過多,人民幣升值過快。近幾個月來,為獲取出口的政策優惠、博取本外幣利差,通過貿易渠道和其他渠道的套利資金大幅流入,1-5月份,外匯占款投放增量達到1.58萬億元,是上年全年的3.2倍。套利資金流入過多,導致進出口統計失真,干擾了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損害了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助長了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等影子銀行業務擴張,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投機壓力,增加積累泡沫的風險;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1-5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已達5.6%。下一階段隨著美元將逐步走強,一攬子貨幣中美元權重較大,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存在繼續升值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