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5月發布的《2014年一季度機床工具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指出,盡管我國機床產業一直致力于自主創新,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成熟產業比仍相差甚遠。機床產業正呈現...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5月發布的《2014年一季度機床工具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指出,盡管我國機床產業一直致力于自主創新,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成熟產業比仍相差甚遠。機床產業正呈現出加工尺度特征向極端方向發展、應用向滿足智能制造要求發展的新趨勢,對我國機床產業的自主創新提出了新的挑戰。北京機床研究所所長劉炳業指出,當前機床制造技術正呈現出兩大發展趨勢,一是機床加工的尺度特征向極端方向發展,二是機床設備的應用向滿足智能制造要求發展。
在劉炳業看來,第一大趨勢考驗和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技術高低和有無問題,如果缺乏第一大趨勢所涉及的技術,一個國家就會面臨被壟斷的威脅;第二大趨勢考驗和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制造基礎強弱和好壞的問題,涉及的技術層面范圍很廣。
那么,我國機床產業應該如何突破創新的藩籬?
在盧秉恒看來,我國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還需要進行更多努力。比如,很多企業都說把自主創新放在第一位,但是真正作決策的時候,卻往往會考慮市場上是否已經有成功案例,真正有勇氣進行開拓式創新的企業并不是很多。
同時,政府應該為創新搭建更好的環境。比如在協同創新方面,盧秉恒指出,現在很多項目都要求產學研結合,但往往各方只是在申請經費時合作,經費申請下來后則未必有很緊密的合作了。
在他看來,國外的一些創新方法值得借鑒。比如,政府和企業按照1:1的比例出資,這筆錢并不是交給企業,而是作為高校等研究機構的經費,取得成果之后,企業可以獲得共性的知識和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產品。
此外,我國在創新中還存在著創新接力問題。盧秉恒認為,應該采取從上一個計劃中選擇下一個計劃的課題、從成果的利用率評價計劃等方法,同時,政府應做好宏觀管理,從而幫助科研計劃的接力。
“只有這樣,原始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如果各自為政,只顧自己的成績,將會影響整體的創新效率。”盧秉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