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國民經濟數據來了!
6月1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2021年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付凌暉表示,總的來看,5月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繼續顯現,國民經濟保持穩定恢復。但他也強調,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世界經濟復蘇分化明顯,部分發達經濟體大規模刺激政策外溢效應明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國內經濟仍處在恢復之中,恢復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壓力仍不容忽視。上游價格的上漲,對于下游企業的經營壓力也在加大。下一階段,要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持續擴大對外開放,鞏固經濟恢復的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接受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認為,剔除基數效應看兩年平均增速,5月份國內經濟呈現出“生產走弱,需求走強”的結構性改善特征。展望未來,預計 “生產收斂、需求走強” 的經濟修復格局有望延續,經濟恢復平衡性趨于增強。
生產需求持續增長
公布數據顯示,受上年同期基數升高的影響,5月份主要生產需求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環比增速保持基本穩定,多數生產需求指標的兩年平均增速有所加快。
具體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6.6%,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增長也是6.6%,其中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
投資和消費增長也在加快。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長4.2%,比1-4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4.5%,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
出口保持較快增長,5月份出口兩年平均增長9.3%,繼續保持較快增速。
付凌暉表示,數據表明生產需求持續增長,保持了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產需形勢改善。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記者表示,剔除基數效應看兩年平均增速,5月份國內經濟呈現出“生產走弱,需求走強”的結構性改善特征。展望未來,預計“生產收斂、需求走強”的經濟修復格局有望延續,經濟恢復平衡性趨于增強。
付凌暉介紹,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提升。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3.4%,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24.5%,內需總體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了87.9%,明顯大于貨物和服務凈出口12.2%的貢獻率。
“這實際上說明了,隨著經濟的逐步恢復,經濟增長動力逐漸向內需增長拉動的常態回歸。”付凌暉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分產品產量看,5月份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同比分別增長166.3%、50.1%、37.6%,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9%。
6月初,乘聯會宣布將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測直接提升至240萬輛,提高預期。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19.6萬輛,環比增長6.7%,同比增長174.2%。
付凌暉指出,高技術產業發展向好。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1%,明顯快于全部工業增速。1-5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13.2%,也是快于全部投資的增長。
同時,新業態發展迅猛,平臺經濟、網上零售、在線教育持續活躍。數據顯示,1-5月份,社會領域投資中的衛生、教育投資同比增速和兩年平均分別增速均大幅高于全部投資的增長。
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由負轉正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轉正、全部商品類別商品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速均正增長,為本月改善較明顯的領域。
數據顯示,1-5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4%,兩年平均增速由1-4月份下降轉為增長0.6%。
付凌暉表示,去年受疫情沖擊,很多企業盈利受到了一些影響,市場預期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從今年來看,制造業投資在穩步恢復。
今年以來,制造業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兩年平均增長22.3%。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的產能利用率也創了歷史同期新高。從企業預期看,5月份制造業PMI達到51%,這些都有利于制造業投資的增長。
付凌暉指出,企業對于創新投入是在增加的,1-5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13.2%,明顯快于整體投資增長,也說明投資有很好支撐。
伍超明認為,在國內外需共振修復、企業利潤改善、技術升級周期啟動和降成本政策顯效的共同作用下,預計二季度制造業投資中樞將繼續上行,對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形成支撐;但輸入性通脹壓力和出口增速放緩將制約制造業修復斜率,加上逆周期政策退潮下基建投資改善幅度有限、房地產投資邊際放緩,預計未來固定資產投資整體修復斜率亦不宜高估。
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但韌性仍較強
房地產投資方面,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4318億元,同比增長18.3%;比2019年1-5月份增長17.9%,兩年平均增長8.6%。其中,住宅投資40750億元,增長20.7%。
溫彬表示,房地產投資增長幅度已經有所放緩,說明房地產調控政策逐漸發揮效果,而就目前看,房地產投資韌性仍然較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2.6%,漲幅比前4個月加快0.2個百分點。基建投資整體改善,但恢復速度仍顯不及預期,或由于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整體偏慢。
溫彬認為,6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實施“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要求統籌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惠民生、防風險,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在發揮好消費基礎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對基建投資形成利好。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實現三連降
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至此,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實現三連降,成為兩年來的低點。
付凌暉分析,就業形勢總體改善得益于經濟恢復帶來的用工需求增加、服務業加快恢復,以及就業優先政策的支持。
付凌暉也強調,就業還有壓力。在總量壓力方面,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約有1400多萬,其中大學畢業生達到909萬。在結構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是并存的。此外,部分接觸型的服務業恢復較慢,對就業也帶來了不利影響。
付凌暉認為,下一階段,還是要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促進就業崗位的增加。同時,要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支持重點群體就業的擴大,推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記者表示,5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下行符合季節性特征。
上月中旬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要繼續堅持就業優先,保持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穩崗、重點群體就業的政策支持。會議確定進一步支持靈活就業的三項措施。一是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二是將去年實施的職業培訓、技能提升和高校畢業生見習補貼及發放失業補助金和臨時生活補助、支持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等政策延續至今年底。三是促進市場化就業,加大對“雙創”的政策支持,推進實施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促進高校畢業生自強自立、就業創業。
談通脹:食品價格保持穩定有較好條件
發布會上,多家媒體關于通脹相關的問題。國家統計局如何看待物價總體上行的壓力?怎么看通脹的風險?
付凌暉指出,5月份CPI上漲1.3%,基本上主要來自于非食品價格的上漲。從下一階段看,與居民消費相關的食品價格總體保持穩定,有比較好的基礎和條件。首先糧食生產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庫存比較充裕。同時生豬產能前期對價格影響比較大,生豬產能在持續恢復。5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3.8%,對CPI來說是一個下拉因素。
從供求的基本面來看,我國經濟整體上還處于恢復之中,主要需求指標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從供給端來看,生產供給保持較快增長。所以,供求基本面不支持價格的大幅上漲。
“當然也要看到,近期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PPI漲幅明顯擴大,原材料部分領域的價格較快上漲也確實要引起重視,要加強市場調節,緩解企業的成本壓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付凌暉說。
回應三孩政策:長期來看有利于緩解生育水平走低
今年5月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5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有記者問,七人普數據對三孩政策提供了哪些數據支撐?具體什么時候施行?將有哪些具體的配套支持措施?
付凌暉表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我國人口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人口老齡化程度在提高。二是生育率水平在降低。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基本國情。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長期看有利于緩解生育水平走低,改善人口的年齡結構,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付凌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