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揚州市職業大學學生雙創孵化基地一項創新創業項目“平面磨床砂輪自動修正補償裝置”成功孵化,江蘇森威精鍛有限公司與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1905班周琦組建的“牛磨王”大學生雙創團隊簽署合作協議,購置4套“平面磨床砂輪自動修正補償裝置”。該裝置實現了砂輪修正及補償由手工操作向數控自動化操作的革新,具有智能操控、精準修正、降本增效的凸出優勢,對國內平面磨床的整機生產和數控化升級改造具有變革意義和價值。
“凸輪環在操作平面磨床進行磨削過程中需要頻繁修正砂輪以確保其精度”。國內汽車重要零部件凸輪環的主要生產企業之一,江蘇森威精鍛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國內這一工序主要由工人手工完成,一位熟練的磨工手工修正砂輪需要5分鐘左右,而使用“平面磨床砂輪自動修正補償裝置”只需要不到1分鐘,磨削加工過程中的輔助時間大幅縮短,此外操作工人也從原先的1人1臺機,增效到1人4臺機?!捌矫婺ゴ采拜喿詣有拚a償裝置”的應用使得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約30%,加工成本降低20%左右。所以此次與“牛磨王”團隊欣然達成簽約,正式購置4套裝置。
揚州職大“牛磨王”大學生雙創團隊由機械1905班周琦組建,共有來自機械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的8名跨專業、跨年級的學生組成。該團隊成果由學生團隊歷時兩年多時間自主研發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周琦作為第一發明人已成功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申報發明專利1項。
“研發磨床砂輪自動修正補償裝置是在參加學院‘機械自動化技術社團’暑期實訓時萌生的,”周琦說:當時在實訓工廠看到磨床師傅手工修正砂輪,費時費力,就想到是否可以創新設計一個輔助裝置,提高磨削效率,讓砂輪修正變得輕松快捷呢?在向學院雙創導師胡林嵐副教授提出這個想法后,得到了胡老師的鼓勵和指導。
該團隊從方案設計到樣機試制成功,前后經歷了大半年時間,樣機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生產應用,取得了預期效果。2021年年底,團隊成員們開始進行市場推廣,同時與與大豐市科銳達機床設備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對樣機進行批量生產。 “項目能夠成功孵化,得益于學院‘匠才培育工作坊’和學校大學生雙創孵化基地全程培育和扶持。”周琦說。
“周琦同學不僅勤學善思、專業能力強,而且熱心公益、勇于奉獻?!?學院輔導員王兆晨老師說:“他主動加入學院‘曉軒’先鋒隊,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志愿服務,第一時間報名抗疫志愿者、為社區‘留揚’務工子女開講‘科技過大年’手工公益課、運用專業技能為百歲老兵修理手搖車等等,以實際行動踐行“忠誠、奮斗、擔當、奉獻”的石榴花精神,展現了青年大學生的時代擔當?!?/p>
為更好地培育創新創業技術人才,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揚州市職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堅持用“紅心”鑄“匠才”的育人理念。傳承紅色基因,開展“石榴花精神”紅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堅持黨建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揚州籍革命烈士許曉軒為學習對象,用“紅心”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價值追求和職業品質,堅定技術技能報國的理想信念。聚焦人才培養,建立“匠才培育工作坊”雙創人才培養模式,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基礎,以導師制為引領,以“匠才培育工作坊”和學生專業技能社團為平臺,以科研項目和科創賽項為抓手,以雙創孵化基金為保障,全方位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過硬技術本領和持續創新能力的雙創人才。
近三年來,揚州職大機械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30余項,申報國家專利50余件,榮獲“創青春”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金獎、江蘇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江蘇省“挑戰杯”三等獎等多項大獎。學生多項成果順利孵化、成功創業,學生團隊創建的揚州市艾麗斯特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運營質態良好,為數十名貧困大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和家鄉鄉村振興貢獻自身力量。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促進了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有力推動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和企業滿意度不斷攀升。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9%以上,企業滿意度名列前茅,為區域制造業培養輸送了企業首席專家、總工程師、大國工匠等3萬余名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揚州職大黨委書記馬順圣表示,學校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新要求,主動適應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根植裝備制造業,助力新型工業化,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創新創業技術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