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 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抵達北京并開始年內第二次對華正式訪問,在今天進行的中德政府磋商會議及隨后的記者會上,默克爾表示:“德國將致力于通過會談解決光伏產業問題,而不是訴諸訴訟程序。”我國總理溫家寶同時表示:中德同意通過協商解決光伏產業的有關問題,避免反傾銷,進而加強合作,這是解決貿易爭端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的一個重要成果,對世界也會起到示范作用,并強調,中德要在新能源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方面開展合作。
評論
1. 德國率先做出積極表態,歐洲雙反現轉機。
默克爾提出:德方希望歐盟委員會、有關企業和中方一起嘗試通過溝通交流來排除和解決問題,不要啟動反傾銷程序。德國作為歐盟經濟體的核心成員,同時也是歐洲光伏產業的制造和消費大國,在對華光伏產品貿易摩擦問題的決策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按計劃,歐盟將于 9 月6 日決定是否對以SolarWorld 為代表的一些歐洲光伏企業提出的對華光伏產品雙反調查進行立案,默克爾在這一特殊時期訪華并作出積極表態,或對歐盟的最終決定起到重要影響,此前已被市場較充分預期的“立案在所難免”現在看來變數有所加大。且即使歐盟最終仍然立案,德國政府的態度也將在后續的案件正式調查和稅率確定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2. 政府愿意拿出籌碼進行談判,顯示我國光伏產業地位有所提高。
今天默克爾訪華期間,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與空中客車公司在北京簽署訂購50 架A320 系列飛機的購機協議,合同金額約達35 億美元;同時溫家寶在同默克爾舉行會談后稱,中國將在全面評估風險之后,再繼續購買歐元區國家政府債券。盡管即使沒有光伏雙反事件,空客訂單和繼續購買歐債的表態可能仍將是默克爾此次訪華注定要帶回歐洲的大禮,但在歐盟決定是否立案前夕的這一特殊時期,這份中國政府給出的厚禮似乎附加了更多的意義。在我國以地方民營企業為主要參與者的光伏產業,能夠成為中德政府高層商貿會談上的重要議題,反映出我國政府對光伏產業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產業地位的提升。
3. 歐洲雙反與美國情況不同,且歐盟的態度可能影響美國雙反的最終決策。
2011 年中國從德國進口了價值7.6 億美元的多晶硅料,此外還有價值數億美元的光伏電池銀漿和光伏生產設備,以保利協鑫為首的國內多晶硅企業也于近日向我國商務部提出了對歐洲進口多晶硅的雙反調查申請(商務部暫未正式立案)。歐盟與美國相比,不存在總統大選這一政治因素的影響,其對我國光伏產品貿易摩擦問題的決策,將更理性地考慮歐盟境內上下游產業鏈的連帶影響,包括硅料、輔料、設備的對華出口、以及系統成本升高對終端電站開發環節所帶來的影響等等。
中國作為歐盟和美國兩大經濟體的重要貿易伙伴,若歐盟在光伏貿易摩擦問題上態度積極并最終作出有利中方的決策,無疑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雙反的終裁結果(按計劃,美國商務部將于10 月9 日做出終裁,隨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11 月19 日前簽署相關法令),但時值美國大選最后兩個月關鍵期,最終結果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