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項針對300余家制造業企業所作調查顯示,88%的企業認為當前勞動力短缺狀況與去年相比沒有好轉,受此影響,制造業企業今年平均工資增幅有可能超過去年,達到約9.2%。這項調查由渣打銀...
一項針對300余家制造業企業所作調查顯示,88%的企業認為當前勞動力短缺狀況與去年相比沒有好轉,受此影響,制造業企業今年平均工資增幅有可能超過去年,達到約9.2%。
這項調查由渣打銀行于今年2月份針對302家珠三角地區企業所作。調查顯示,只有12%的受訪企業認為今年的勞動力短缺狀況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88%的企業認為當前勞動力短缺狀況與去年相比沒有好轉,這中間有34%的企業認為勞動力短缺狀況自2011年開始越來越嚴重。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約75%的受訪企業認為今年工資將增加多達10%,而在302家受訪企業中,60%的企業稱今年已經上調工資,平均上調7.9%。
對此,渣打銀行分析人士稱,過去12個月中工資壓力已經明顯增加,此次調研中,認為今年工資不會增加的企業數量已大大減少,而預計工資將增加10%以上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渣打銀行根據調研結果預計稱,受政策、勞動力短缺因素影響,今年珠三角地區制造企業的工資有望增加9.2%,去年增幅為7.6%。
值得注意的是,正式的工資協商日益普及。調查顯示,更多受訪企業稱在過去6個月中曾經與工會或者員工代表進行正式的工資協商,這樣的企業反饋數量從去年的9%上升到今年的19%,其中,60%企業被要求增加5%到10%的工資,32%被要求增加10%到20%,其余被要求增加20%以上。
“工資的提高體現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增長也有助吸收更高的工資成本;大多數受訪企業認為工人的單位勞動產出增長快于工資增長,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渣打銀行亞洲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分析說。
受訪企業中,計劃轉移產能向中國內陸轉移或者遷出中國的比去年多:30%受訪企業稱計劃將產能遷移到內陸,9%表示將遷出中國,而去年同期,只有13%的受訪企業稱將遷移至內陸、4%遷出中國;不過,大多數仍然打算通過提高資本投資來降低勞動力成本。
劉健恒說,考慮到遠離供貨商和客戶、應付新的稅收和法規以及承受更高的運輸費用等因素,遷走工廠其實是個高成本的選擇,盡管如此,企業依然越來越愿意考慮遷出珠三角地區或者擴張產能到新地區。
不少受訪企業稱計劃遷移到廣西,因為廣西與珠三角地區的工資差異高達30%,同時,江蘇、湖南、湖北和江西也被提及。中國之外令企業感興趣的地方則包括柬埔寨、孟加拉和越南。(華曄迪 羅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