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出所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對中國2016和2017年經濟增速的預期。此前,上個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干事拉加德在越南表示,IMF可能會上調對中國6.3%的經濟...
不出所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對中國2016和2017年經濟增速的預期。此前,上個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干事拉加德在越南表示,IMF可能會上調對中國6.3%的經濟增長預期。
北京時間4月12日晚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春季年會期間發布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這份報告將中國2016年和2017年經濟增速預期分別上調0.2個百分點,至6.5%和6.2%。
這與當前中國經濟短期所呈現的企穩跡象相吻合。近期,包括摩根大通等國際金融機構也紛紛上調了中國的經濟增速。
不過,全球經濟仍不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時下調了2016年和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分別下調了0.2和0.1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短期企穩跡象明顯
自3月份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這些變化正在通過各個方面呈現出來。
從外部環境來看,人民幣在經歷了一段時期貶值預期不斷加大的壓力之后,開始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這既與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有關,也與中國央行積極調控措施有關。
同時,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價格在年初觸底后,開始大幅的反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40美元/桶左右的區間徘徊。油價的反彈給國內的石油開采行業帶來了一定的利好。并且,基礎原材料價格反彈有利于企業積極補庫存,帶來PPI指數的改善。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PPI指數顯示,雖然目前同比數據仍繼續為負,但是數據出現改善,環比轉正。這是經濟積極改善的重要信號。
此外,本月初發布的3月份制造業PMI指數重新回到榮枯線上方,達到50.2,創9個月新高。
即將發布的中國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很可能也會驗證這一改善的跡象。
自上個月以來,中國政府高層就釋放了這樣的積極信號。3月20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講話中就列舉了一連串的數據,表示中國經濟一季度將迎來開門紅。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干事拉加德也在現場聆聽。
4月11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部分?。ㄊ校┱饕撠熑私洕蝿葑剷?,李克強也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因素增多。"不過,"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國際環境中新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在增加,國內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一些領域風險不容忽視,必須直面挑戰、頂住壓力、夯實基礎,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為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不斷蓄能增勢。"
對于上調中國經濟增速的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上調增速預期是對中國已宣布的經濟刺激政策的反應,并指出中國經濟正在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服務業的增長將是穩健的。
全球風險不可小視
在昨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序言中,對為什么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測作了詳細的說明。報告稱,這幾個月以來"全球資產市場波動再度加劇,發達經濟體增長勢頭有所減弱,新興市場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繼續面臨增長阻力。此外,幾種非經濟因素的壓力也對經濟活動造成威脅。"
報告指出,從純經濟角度看,重要的風險包括金融動蕩再次出現,通過自我強化的負面反饋回路形式,損害信心和需求。新興市場的凈資本外流增加,可能導致這些經濟體的貨幣進一 步貶值,最終引發負面資產負債表效應。同時,中國的經濟轉型過程中的起伏將產生顯著的溢出效應,特別是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除此之外,這份報告還特別指出了來自政治、地緣政治或自然情況的壓力。"在美國和歐洲,政治討論重心日益轉向國內。""在英國,計劃于6月舉行的歐盟成員國地位公投已經對投資者造成了不確定性;‘英國退歐’會干擾現有貿易關系,從而可能帶來嚴重的地區性和全球性破壞影響。"
針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報告也建議在貨幣政策保持寬松之外,特別強調基礎設施投資、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和全球監管體制建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