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各國收益率紛紛下跌之外,引人擔憂的還有全球制造業的低迷。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表現創7年以來最差。
美國5月Markit制造業PMI終值錄得2009年9月來最低水平,ISM產出指數終值創2016年6月份以來新低,ISM新訂單指數終值10年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
·新加坡制造業PMI在連續擴張32個月后,5月首次出現萎縮并跌破榮枯線。制造業為新加坡貢獻了大約五分之一的GDP;
·5月英國制造業PMI 降至49.4,為2016年7月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新出口訂單創下2014年10月來低點;
·歐元區5月制造業PMI持續疲軟,今年以來從未回到50榮枯線上方;
·德國今年以來的制造業PMI也一直處于50榮枯線以下;
對此,華爾街警告,這是比倒掛的收益率曲線更加可信的衰退信號。摩根士丹利表示,投資者低估了目前形勢的緊張程度。如果貿易形勢繼續惡化,全球經濟將在9個月內陷入衰退。
主要央行動態
1. 美聯儲。本周一美聯儲“大鴿派”布拉德表示,收益率曲線顯示美聯儲政策或限制過多,為了推升通脹,或很快將有理由降息。周二鮑威爾的講話也再度為降息打開大門。鮑威爾表示,會嚴肅對待通脹預期下行的風險,美聯儲將采取合適措施以維持經濟擴張。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甚至表示,敦促美聯儲在今年夏天降息50個基點,如果秋季有需要,美聯儲應該做好做更多的準備。
2、歐洲央行。就在明天,歐洲央行即將公布利率決議。在沒有看到通脹復蘇的情況下,貨幣市場交易者認為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或將追趕全球央行的鴿派潮流,歐洲央行今年降息的可能性高達50%,此前預期的今年加息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幻想。
瑞銀集團預計,歐洲央行起碼要等到2020年3月才會首次加息,該央行很可能在本周的會議上對利率前瞻指引作出調整,宣布利率至少在2020年中期之前保持不變。
3、加拿大央行。互換市場交易數據表明,加拿大央行就很有可能追隨美聯儲的步伐,最早在今年內加入降息行列。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二加拿大央行降息的幾率明顯上揚,市場預計該央行有望在未來6個月內降息20個基點。
4、日本央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近期表示,直至2020年春季之后也保持低利率水平的可能性較高。黑田東彥還強調,當我們說保持低利率“相當長一段時間”,是考慮了很久的。
5、英國央行。從近期表態來看,英國央行倒是想加息,但市場卻不認為在脫歐以及英國國內局勢不穩定的情況下該央行真的能加息。5月2日,英國央行上調了英國經濟增速預期,并在最新的季度報告中,將CPI通脹預期設定在2%的目標之上。此舉或暗示,為了控制通脹,英國央行需要加息一次。然而對此市場似乎并不買賬。市場調查顯示,在發布該報告后,英國央行于今年加息的可能性有所下降,市場預計任何英國央行的加息行動不會早于2020年下半年。
總體來看,經濟增速放緩跡象似乎已經毋庸置疑,而對于下一次經濟衰退來臨之時央行是否還能使用強有力的工具刺激經濟,市場現在仍持有懷疑態度。據美國銀行分析師計算,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降息700多次,購買了12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而目前,各國央行的降息空間都比較有限,負利率對于經濟發展的弊端也令人詬病。
本周末G20集團貿易部長將在日本召開會議,投資者可以留意會議釋放出來的有關國際貿易局勢的最新信息,以此推測美聯儲以及各國央行的利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