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中國經濟再度釋放了積極信號。
國家統計局12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4%,而在10月份,這一指標為下降9.9%。
工業生產和銷售增長加快、PPI降幅收窄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的主要原因。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工業企業營收增長5.3%,分別比10月份加快1.5、3.8個百分點。同期,PPI同比下降1.4%,降幅收窄0.2個百分點,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2%,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私營企業和小型企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4.7%和8.6%,增速比上月分別加快9.9和5.6個百分點。今年中國預計減稅降費2.36萬億,清欠金額超過6000億元,這大幅改善了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盈利。
生產、營收雙雙改善
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1萬億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8個百分點。
11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939.1億元,同比增長5.4%,這是今年除3月份(春節錯位出現較大波動)之外的年內最高點,而10月份的這一增速為同比下降9.9%。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所工程師張亞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11月工業利潤明顯改善,好于市場預期,這一方面是由于減稅降費降低了企業成本,另一方面市場需求出現邊際改善。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指出,11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工業生產和銷售增長明顯加快,二是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收窄。11月份工業品價格變動影響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10月份回升4.0個百分點。
張亞麗表示,11月工業生產改善主要是裝備制造業,尤其是汽車制造業出現了邊際改善:當月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汽車制造業增長7.7%,增速比上月分別加快2.0、2.8個百分點。
而工業營收改善的原因是年底消費旺季的提振,“11月社零消費品總額增長了8.0%,較上月加快了0.8個百分點;12月是國外圣誕節消費旺季,工業出口往往在11月集中清關,此時也將迎來國內的元旦、春節消費高峰,這也將改善當月消費品制造業的營收。”張亞麗表示。
價格方面,她表示,PPI降幅收窄反映工業品的供需狀況略有邊際改善,而上游購進價格降幅的擴大則降低了工業企業成本,從而帶來了利潤改善。
此外,去年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只有-1.8%,比之前一個月下降了5.4個百分點,基數下降抬高了今年11月的工業利潤的同比增速。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工業利潤數據發布前,工業生產、制造業PMI、企業信貸、工業價格等一系列宏觀數據均出現了回暖,有利于工業企業經營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在他看來,這是一系列逆周期調節政策落地的結果。
“11月利潤的改善會進一步提振工業企業的信心,也再次印證當前經濟正在企穩回暖,這是一個好現象。但對此也不能過于樂觀:今年8月到10月的單月利潤增速都為負數,11月增速回升還未形成持續回暖的趨勢,經濟企穩依舊很脆弱,而PPI等指標仍在下降,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徐洪才表示。
前11月私營企業利潤增長6.5%
分企業類型看,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6036.6億元,同比下降11.2%;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482.3億元,下降1.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111.2億元,下降3.3%;而私營企業堪稱“一枝獨秀”,實現利潤總額15893.3億元,增長6.5%。
11月當月,私營企業和小型企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4.7%和8.6%,增速比10月份分別加快9.9和5.6個百分點。
同時,國有控股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增速也均由負轉正,11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6%,扭轉了今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下滑的趨勢;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5%,10月份為下降2.0%。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一位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以來,中國在減稅降費、清欠民營企業賬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這有望明顯改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盈利情況。
近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預計,今年全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制造業及其相關環節在增值稅減稅規模中占比近70%,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約2500億元;清欠金額預計超過6000億元。
據悉,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各級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共償還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5800多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處獲悉,2020年,中國將迎來更大一輪減稅降費。
他表示,2016年中國減稅降費6200億元,2017年1萬億元,2018年1.3萬億元。2019年實行了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12個稅種,養老保險、教育費附加等19個費種,優惠方式和減降幅度前所未有。
“2019年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有可能會超過2.3萬億元。實際上,增值稅減稅4月1日實施,社保費率5月1日下調,主要的降費措施7月1日才落地,到年末只有半年時間。即使不再出臺新的政策,2020年的減稅降費的規模依然很大。”尹中卿說。
他指出,今年要著手研究降低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提高起征點;同時,將對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和轉讓所得實行的比例稅率制改為綜合累進稅率,降低關稅總水平。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工業運行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航燕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根據其測算,在減稅降費等政策推動下,制造業的整體成本確實有所下降,然而費用成本尤其是利息支出卻依舊高企,“比如,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費用為8.73元,同比增加了0.23元,說明制造業融資成本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明年盈利狀況有望轉好
前11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3個行業減少。
朱虹指出,11月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增速有所加快,當月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8.2%,增速比10月份加快3.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制造業利潤增長32.5%,10月份為下降10.9%;造紙和紙制品業利潤增長66.1%,增速比10月份加快54.3個百分點;紡織業利潤下降11.4%,降幅收窄20.5個百分點。
交行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指出,11月CPI同比漲幅擴大到4.5%,比10月上升了0.7個百分點,帶動了消費品制造業利潤的增長,特別是受食品價格上漲的帶動,食品制造業利潤大幅增長。
徐洪才表示,年末是食品、衣物等日用品的消費旺季,這些數據的改善反映消費品制造業的需求明顯改善;同時,零售方式的變化也影響了部分消費品數據的異常波動,比如11月、12月是電商大促的月份,會產生大量包裹,這可能是11月造紙業大幅增長的一個原因。
此外11月份,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0.2%,降幅比10月份大幅收窄151.5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利潤增長45.5%,10月份為下降31.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下降16.3%,降幅收窄48.0個百分點。
張亞麗指出,鋼鐵行業利潤降費收窄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游鐵礦石價格的回落,中國鋼鐵上游的鐵礦石高度依賴對巴西等國的進口,年初發生的巴西潰壩事故大幅抬高了鐵礦石價格,因此,今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持續負增長,而近期鐵礦石價格開始回落,這帶來了鋼鐵行業的利潤改善。
徐洪才認為,鋼鐵、化工等行業利潤回暖與基建投資發力密切相關,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后者正成為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手段,這帶來了相關產品的需求回暖。
展望2020年,張亞麗認為,中國工業企業效益有望逐步改善,預計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將由負轉正,實現小幅回升。
她指出,一方面,各地都在積極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召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這有助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品牌價值,增強企業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政策密集出臺,減稅降費、民企賬款清欠等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明年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將有效減輕,盈利能力將顯著增強。
劉學智也表示,考慮到今年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速持續為負的低基數,明年利潤增速回升到正增長的可能性較大,盈利狀況有望好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