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材制造行業相對歐美國家起步較晚,在經歷了初期產業鏈分離、原材料不成熟、技術標準不統一與不完善及成本昂貴等問題后,當前中國增材制造已日趨成熟,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Wohlers Report 2025》報告中指出,2024年全球增材制造產業增長了9.1%,達到218億美元。報告稱,這一增長主要歸因于增材制造產業在亞洲的持續擴張——尤其是中國。
得益于國內生態系統對具有成本競爭力的本土制造商的青睞,中國的金屬增材制造行業正在迅速擴張。據中國粉體網了解,過去十年,鉑力特、華曙高科、易加三維和漢邦科技等公司顯著提升了市場份額,為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的中國企業提供了產品。
據VoxelMatters Research最新發布的《金屬增材制造(AM)市場報告》顯示,上述四家企業入選了全球金屬增材制造企業收入排名前十榜單。在該排名中,EOS穩居榜首,鉑力特躍升至第二,Nikon SLM Solutions退居第三。
有分析認為,鉑力特的最大競爭優勢在于其全產業鏈覆蓋,涵蓋硬件、材料和服務,這一模式與西方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
華曙高科在2024年底啟用超過14萬平米的新增材制造研發制造總部,產能實現了跨越式的飛躍。
易加三維2023年推出的“EP-M1550超大尺寸金屬增材制造系統”獲“國內首臺(套)”認定,2024年推出的EP-M2050更在三軸打印尺寸上在行業內率先突破2米限制,配置36激光6矩陣模式,兼容49激光和64激光能力,成型效率更高。
漢邦激光實現了從軟件、核心器件、材料、設備到應用工藝的全面自研技術覆蓋,掌握金屬增材產業全鏈條的關鍵環節。
在全球金屬增材制造市場的強勁增長勢頭當中,據悉材料市場增速最快,受鈦合金等高價值金屬需求激增推動,同比增長35.6%。
在國內的金屬3D打印產業中,涌現出了一批實力強大的金屬粉體材料生產商: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航邁特,自主研發成功大型超高轉速“等離子旋轉電極霧化制粉設備AVI-PREP-4W”;等離子炬霧化制粉設備AVI-PA30成功面市,領先行業完成工業化升級。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威拉里,主攻高溫合金、鈦合金、模具鋼和鋁合金等增材制造用金屬粉末,主營產品市場占有率居行業前列,高端智能裝備及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率100%、達世界領先水平。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歐中科技,組建了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內首條超高轉速(30000rpm)等離子旋轉電極霧化(SS-PREP?)金屬球形粉末工業化生產線和國內首條高溫合金粉末盤“超高轉速PREP粉末+熱等靜壓HIP”(SS-PREP Disk?)短流程生產線。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西安賽隆,系國內最早開展商業化等離子旋轉電極霧化(PREP)制粉技術、裝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的專業化企業,今年成功推出國內首臺商業化微波等離子體制粉機。
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有研粉材,其3D打印金屬粉體材料制備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領先的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飛而康科技,已批量提供滿足國際航空標準的3D打印用鈦合金粉末和制件,是中國商飛金屬增材制造零件合格供應商。
小結
有分析認為,盡管金屬增材制造市場正在快速增長,但要實現真正的大規模商業化,仍需經歷一定程度的整合。許多小公司可能需要合并為更少、更大的參與者,以提升競爭力和效率。
中小企業、新興市場和技術創新正成為推動金屬3D打印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未來,隨著更多玩家和新技術的加入,這一領域有望繼續超越其他工業制造領域,成為制造業轉型的重要引擎。